概念理論
認識遊戲光譜
我是老師 | 我是遊戲工作員
遊戲工作理論重溫PARS Model

PARS遊戲工作模型

Playwork Action Research System

「此模型能幫助實踐者有系統地解釋、發展及評估自由遊戲實踐的情況。」(Newstead, 2016)

了解更多

PARS理念

基於相信遊戲是小朋友的本能需要,假如成人明白小朋友的天性和童年的特質,多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就可以更確切地支援小朋友的自由遊戲,亦可避免因著成人的存在,而引起成人化(Adulteration)。(Newstead, 2016, 1968)。從而讓遊戲能夠更為「兒童主導 (Pro-child)」(Bertelsen, 1972),以及實踐「兒童主義」 – 從童年經驗及兒童關注的角度看。(Wall, 2007) 小朋友的天性和童年的特質包括:

PARS理論

遊戲啟示

新鮮感

鬆散物資

遊戲價值

遊戲種類

遊戲週期

靈活程度

Gibson, J. J. (1977) ‘The Theory of Affordances’. In ShawI, R., & Bransford, J. (Eds), Perceiving, Acting and Knowing. New Jersey, USA: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orris, D. (1967) The Naked Ape. London: Jonathan Cape.
Nicholson, S. (1971) How not to cheat children – the Theory of Loose Par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62, 30-35.
Newstead, S. (2004, revised edition 2011) The Buskers Guide to Playwork. Eastleigh: Common Threads Publications Ltd.
Hughes, B. (2nd ed 2002). A playworker’s taxonomy of play types. PlayEducation.
Else, P., & Sturrock, G. (2007). Therapeutic playwork reader one: 1995-2000. Eastleigh: Common Threads Publication Ltd.
Bruner, J. (1972) ‘Nature and Uses of Immaturity’. In J. S. Bruner, A. Jolly and K. Sylva (Eds), (1985). Play: Its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Brown, F. (2003). An Evalu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lay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Children’s Fixed Equipment Playgrounds. Unpublished thesis. Leeds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Leeds.

PARS方法

克制(Containment)和介入(Intervention) 在自由遊戲時間,老師時刻都在克制和介入間作出相應的選擇。「克制」,是希望減少對小朋友的自由遊戲的「成人化(Adulterate)」,讓他們自由自主。「介入」,是希望為小朋友提供玩得自在的空間,以支持小朋友遊戲之餘,也平衡遊戲時的安全及運作限制。 克制Containment 克制是指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對兒童的遊戲的成人化,但並不代表成人放手不理,反而在兒童遊戲的過程中,成人需保持觀察、聆聽及反思,隨時準備支援兒童的遊戲。 介入Intervention 在以下的情況下,成人需要考慮作出干預: S.O.S Support支持/協助 | Safety安全| Operational運作考慮  

遊戲工作技巧(Playwork Techniques) 成人在克制和介入的時候,也有機會「成人化」了兒童的遊戲,善用不同的遊戲工作技巧,能減少成人對兒童遊戲的影響。

  • 對參與的兒童有甚麼好處?
  • 兒童可能會遭受到什麼的傷害,而該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 你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降低相關風險?
  • 決定是利大於弊還是葬大於利?
  • 決定你是否需要介入

 

如希望取得遊戲工作的專業資格,或更深入理解PARS Model及其應用,

歡迎報讀遊戲工作證書課程。
1. 克制(Containment)和介入(Intervention) (Newstead, 2008)

在自由遊戲時間,老師時刻都在克制和介入間作出相應的選擇。「克制」,是希望減少對小朋友的自由遊戲的「成人化(Adulterate)」,讓他們自由自主。「介入」,是希望為小朋友提供玩得自在的空間,以支持小朋友遊戲之餘,也平衡遊戲時的安全及運作限制。

何謂「克制」
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對兒童的遊戲的成人化,但並不代表成人放手不理,反而在兒童遊戲的過程中,成人需保持觀察、聆聽及反思,隨時準備支援兒童的遊戲。

何謂「介入」
在以下的情況下,成人需要考慮介入遊戲:

  • 支持/協助(Support)
  • 運作考慮(Operation)
  • 安全(Safety)
2.環境調整(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遊戲工作強調「調整」乃是嘗試提供多樣性(diversity)及新鮮感(novelty)予兒童,讓他們能夠自由探索環境時尋求自己所需要的。(Hughes, 2010)

環境調整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3.遊戲工作技巧(Playwork Techniques)

遊戲工作技巧是成人為了避免「成人化」 (adulteration) 」 (Else and Sturrock 1998) 而採取的行動,同時收集相關信息來決定使用成人角度還是兒童角度去看待事件。

遊戲工作技巧

  1. 遊戲工作技巧

– 表面上裝作沒有聆聽,實際上卻是在聆聽任何發生在特定空間中的事情。

 

  1. 接近 / 漸行漸近 (Proximity)

– 進入一個空間及/或接近兒童的行為。

 

  1. 有計劃地離開 / 策略性撤離 (Planned withdrawal)

– 當你判斷在該情況下不再需要你,或是兒童自己所擁有的時間/空間因你的存在而受到損害時,便決定離開該空間。

 

  1. 風險益處評估 (Risk-benefit assessment)  (Newstead, 2008)

– 判斷兒童在活動中出現的風險與其相應得到的益處。

  • 對參與的兒童有什麼好處?
  • 兒童可能會遭受到什麼的傷害,而該傷害發生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 你需要採取什麼措施來降低相關風險?
  • 決定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 決定你是否需要介入

 

  1. 周邊視覺 / 側視 (Peripheral vision) (Hughes, 2001)

– 「…凝視著另一方向的同時留意著在別處兒童的技巧…」

 

  1. 觀察 (Observation)

– 一般觀察 — 目的可有可無,常用於較小的空間/框架而非整個環境中

 

  1. 提出問題/提出建議 (Asking Questions/Making Suggestions) (AQMS) (Newstead, 2004)

– 以沒有提供答案為前提,向兒童作出提問及提出建議的一種提供信息的方法

 

  1. 反射式聆聽 / 反思聆聽 (Reflective listening)

– 重複兒童說出的單詞或用語,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問題

 

  1. 分階段介入/漸進式介入 (Graduated intervention)

– 有意並分階段式地介入兒童的活動中

 

  1. 重新導向/轉移玩法 (Redirection)

– 轉移或完全停止兒童的活動

4.反思(Reflective Practice)

系統化地反思自己-遊戲工作方面的實踐十分重要,由於小朋友的行為是多變複雜的,定期的實踐反思能讓老師更明白及改善相關的判斷。

1. 意圖 (Intention) – 我/我們打算做什麼?

2. 經歷 (Experience) – 實際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3. 行動 (Actions) – 我能發揮什麼作用?

4. 結果 (Outcome) – 我在這情況下所做的事產生了什麼影響?

5. 成長 (Development) – 我可以從注意到的事中學習到什麼?

 (Newstead and Isles-Buck, 1972)

如希望取得遊戲工作的專業資格,或更深入理解PARS Model及其應用,

歡迎報讀遊戲工作證書課程。